中新網5月26日電 日前,馬英九就職屆滿六周年,他前往臺灣高校與學子面對面暢談施政理念,並回應了青年人對當前許多問題的焦慮。對此,《香港商報》評論稱,當前馬英九必須做的,是一改團隊這兩年一直“被形勢追著跑”的被動狀態,擺脫始終在“應對危機”的疲睏處境;馬英九如果能敞開心胸、自我調整,那麼,他應有機會逆轉頹勢。
  文章摘編如下:
  兩岸關係快速發展 經濟政策成馬英九急切課題
  事實上,馬英九從2008年就職至今,可以說是認真無私,有目共睹,在兩岸關係、經貿往等方面,各項方針都將臺灣帶往正確方向。如推動兩岸和解與交流合作,讓雙方關係融冰回穩,海基會與海協會恢復協商,促進兩岸民眾互動與彼此情誼之蓬勃開展。此外,雙方接觸層級也持續提升,今年2月,陸委會負責人和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南京舉行“張王會”。
  馬英九執政六年,經濟施政是影響其民意支持度的關鍵因素。馬英九連任成功之後,以“改革”及“開放”作為經濟的主軸,但兩年來的施政和民間期待有如兩條平行線,無法相交,馬英九聲望亦大幅下滑;近來“太陽花學運”及廢核四(臺灣第四核電廠)風暴更重擊馬當局經濟政策路線。在剩下的兩年任期內,如何瞻顧全局,穩住臺灣民眾對經濟施政的信心,是馬英九亟需深思的課題。
  改善就業不足及低薪環境
  馬英九常強調要為臺灣經濟競爭力及人民長遠福祉打拼,但面對的現實卻是:創業及工作機會愈來愈少,薪資倒退回16年前水準;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,大學畢業生薪資低下。
  馬當局以“改革”及“開放”為主軸的長線政策,和民眾急切期待的有效改善生活痛苦的訴求始終沒有交集,因而讓民眾對政策“無感”,也因而不願支持改革政策,讓馬英九陷入四處救火的施政泥沼,甚至因而對開放政策失去信任。
  毋庸諱言,臺灣目前的政經環境確實都遇到了瓶頸,但這些問題並不是無法剋服,重要的是要發揮智慧找到解決的出口。
  馬英九進行自我調整 改變被動狀態
  在核四停工已成定局下,台當局須負責任地擬訂新能源政策,以大力發展潔凈能源、全面推動節能及改善產業結構三管齊下,從根本上解決供電缺口及減碳問題。至於重大改革及兩岸政策的後續推動,擴大民眾信任基礎是根本。
  總之,當前馬英九必須做的,是一改團隊這兩年一直“被形勢追著跑”的被動狀態,擺脫始終在“應對危機”的疲睏處境,認清社會的不滿與需求,從而早一步在政策上提出因應或解決之道。再者,馬英九如果能敞開心胸、自我調整,那麼,他應有機會逆轉頹勢,阻止臺灣社會目前橫流的虛無主義及失敗主義繼續擴散。(潘錫堂)  (原標題:港媒吁馬英九進行自我調整 改變被動狀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f52ofimp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